企业债务追讨是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,涉及法律程序、沟通策略和风险管控等多方面。以下从追讨流程、常用手段、法律依据及注意事项等维度为你详细解析:
一、企业债务追讨基本流程
1. 前期调查与证据固定
确认债务真实性:核查合同、订单、发票、对账单、沟通记录(如邮件、微信)等原始凭证,确保债权明确无争议。
调查债务人情况:
企业债务人:工商信息(注册资本、股权结构、经营状态)、财务状况(是否存在资产转移、涉诉情况)、信用记录(银行征信、行业口碑)。
个人债务人:身份信息、资产状况(房产、车辆、存款、股权等)、还款能力评估。
证据留存:整理书面证据、电子数据(录音、聊天记录需符合证据合法性),必要时进行公证。
2. 非诉讼追讨(优先选择)
协商沟通:
主动联系债务人,说明逾期后果(如影响信用、法律追责),协商分期还款、延期还款或债务重组方案。
可通过律师函形式正式催告,明确还款期限及法律后果(律师函具有威慑作用,且可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证据)。
第三方调解:
邀请行业协会、商会、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第三方介入,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。
和解协议需以书面形式确认,明确还款时间、金额及违约责任,可申请司法确认以增强执行力。
3. 诉讼 / 仲裁追讨(非诉无效时)
选择管辖法院:
合同约定管辖:按合同条款执行。
无约定时: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(企业债务多为被告所在地法院)。
申请财产保全:
起诉前或诉讼中,向法院申请冻结债务人账户、查封资产,防止其转移财产,确保判决后可执行。
需提供担保(如现金、房产),若保全错误需承担赔偿责任。
提起诉讼 / 仲裁:
准备起诉状、证据清单等材料,向法院提交立案申请。
仲裁需以合同中仲裁条款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为前提,仲裁裁决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法律效力。
庭审与执行:
出庭应诉,举证质证,主张债权。
胜诉后,若债务人拒不履行判决,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,通过拍卖资产、划扣存款、列入失信名单(“老赖”)等方式迫使还款。
二、企业债务追讨常用手段
1. 法律手段
支付令:债权债务关系明确、无争议时,向法院申请支付令,债务人 15 日内未提出异议则自动生效,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(效率高、成本低)。
代位权与撤销权:
代位权:债务人怠于行使对第三方的到期债权,可代位向第三方主张权利。
撤销权:债务人恶意转移资产(如低价转让、放弃债权),可请求法院撤销其行为。
刑事控告:若债务人涉及合同诈骗、职务侵占等犯罪行为(如伪造合同、卷款潜逃),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刑事责任。
2. 信用施压
向债务人的合作伙伴、供应商、客户披露其失信行为,通过行业声誉压力促使还款(需注意避免侵犯名誉权)。
对于企业债务人,可通过 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 公示其经营异常或失信信息。
3. 资产追踪与处置
委托专业机构(如律师、调查公司)调查债务人隐匿资产(如代持房产、股权),申请法院强制执行。
对抵质押资产(如房产、车辆),可通过司法程序拍卖、变卖优先受偿。
三、法律依据与时效
1. 关键法律条款
《民法典》:规范合同债权、代位权、撤销权、诉讼时效等(如第 535 条代位权、第 539 条撤销权)。
《民事诉讼法》:规定诉讼流程、财产保全、强制执行等程序。
《仲裁法》:明确仲裁协议效力、仲裁程序及裁决执行。
2. 诉讼时效
普通债权诉讼时效为3 年,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(如合同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日)。
可通过协商还款、发送律师函、申请仲裁 / 支付令等方式中断时效(时效重新计算),避免超过期限丧失胜诉权。
四、风险防范与注意事项
1. 事前风控(重中之重)
合同管理:签订书面合同,明确约定还款期限、逾期利息(不超过 LPR 的 4 倍)、违约责任、争议解决方式(诉讼或仲裁)。
担保措施:要求债务人提供抵押(如房产)、质押(如股权)或保证(第三方担保),降低违约风险。
信用审核:合作前通过征信报告、行业评价等评估客户信用等级,对高风险客户谨慎授信。
2. 事中监控
定期对账,及时提醒还款,保留沟通记录(如邮件、函件)。
发现债务人经营异常(如停业、涉诉、重大债务违约),立即采取冻结账户、要求提前还款等措施。
3. 事后追讨合规性
禁止暴力追债:不得采用威胁、恐吓、非法拘禁、侮辱等违法手段,否则可能涉嫌刑事犯罪。
委托专业机构:选择有资质的律师事务所或合规清收公司,避免因非正规手段导致自身违法。
注意证据合法性:电子数据(如录音、聊天记录)需符合取证程序,非法获取的证据可能被法院排除。
五、特殊场景处理
1. 债务人破产 / 清算
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,债权人应及时向管理人申报债权,参与破产财产分配(普通债权按比例清偿)。
若债务人存在未实缴出资、抽逃出资等情形,可要求股东在出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。
2. 跨境债务追讨
涉及境外债务人时,需考虑:
法律适用:合同约定或债务发生地法律。
司法协助:通过国际条约(如《海牙送达公约》)或外交途径申请境外法院承认与执行判决。
成本较高,建议提前通过保险(如出口信用保险)转移风险。
总结建议
企业债务追讨需遵循 “预防为主,追讨为辅” 的原则,优先通过非诉手段高效解决,必要时果断采取法律措施。同时,全程注意合规性与证据留存,避免因程序瑕疵导致权益受损。若债务金额较大或情况复杂,建议委托专业法律团队介入,提高追讨成功率。